7月,最值得看的36篇肠道健康文献!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2607期日报。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道Treg及其调控(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100.3]
① 肠道调节性T细胞(Treg)受到微生物、食物抗原等因素影响,基于Helios和RORγ表达分为不同亚型;② 肠道Treg可调节宿主对微生物的免疫(或耐受)反应和肠道组织修复等功能,且T细胞受体具有高度多样性特征;③ 不同亚型肠道Treg在其来源、分化、基因组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④ 免疫细胞及其因子(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IL-6)、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和神经免疫因子(如神经元)可影响肠道Treg的分化和稳态。
Regulatory T cells in the face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06-14, doi: 10.1038/s41577-023-00890-w
【主编评语】肠道中的Treg细胞由CD4+细胞分化而来,其通过免疫细胞的中抗炎细胞因子和小分子调控肠道的粘膜免疫,还通过促进上皮屏障功能和组织修复来维持肠道的生理功能,因此是肠道的稳态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近期发表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上的一篇综述对肠道中典型的CD4+FOXP3+Treg细胞的多样性、功能、分化、微生物影响、T细胞受体(TCR)库和基因组调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其中主要围绕小鼠研究的最新结果并尽可能提到人类研究的相应结果,值得阅读。(@MD)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在宿主中如何进化?(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88.1]
① 肠道菌群以竞争与合作方式互作,高突变输入和复杂的选择压力使其在宿主内进化;② 肠道菌群可通过迁移、突变、遗传漂变、自然选择、重组和基因水平转移在自然选择中进化;③ 体外进化可揭示细菌特异性进化的速度和模式,体内动物模型可揭示菌群如何组装、进化动态;④ 毒力和耐药性的进化可驱动宿主疾病发生,通过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调节肠道菌群可用来治疗疾病;⑤ 了解肠道菌群宿主内进化的机制,将有助于开发微生态疗法,维持或恢复宿主健康。
Intrahost evolu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04-17, doi: 10.1038/s41579-023-00890-6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发表的综述文章,回顾了自然选择如何影响肠道菌在宿主(重点是小鼠和人类)内进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健康宿主的微生物群并非一成不变,相反,每个肠道定殖物种的基因组都可能是高度动态的,而这种动态性似乎与微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有关。通过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工具以及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可以量化肠道生态系统中新出现的突变和水平转移事件的选择强度。未来需要了解宿主内部微生物群进化的规则,以更有效地开发微生物群疗法,帮助维持或恢复宿主健康。(@NL)
Nature Reviews:维持肝脏健康,肠道菌群有何关键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88.1]
① 肠道菌群可调节营养吸收,宿主免疫,激素、药物和毒素代谢,并受肝脏分泌的胆汁酸、IgA、抗菌肽等调节;② 二者通过门静脉、胆汁分泌及体循环等方式互作,维持健康;③ 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癌等均存在肠菌失调,肠屏障功能障碍及菌群易位;④ 乙醇、胆汁酸、SCFAs、LPS、TMAO及微生物源肝毒素等代谢物调节免疫和代谢,介导肝病发生发展;⑤ 使用粪菌移植、噬菌体、益生菌/元、工程化细菌等恢复肠-肝平衡或是治疗肝病的新策略。
The gut–liver axis and gut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liver disease
06-14, doi: 10.1038/s41579-023-00904-3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的重要调节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疾病。肠道菌群、肝脏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环境因素,如高脂肪饮食和饮酒,可能破坏和改变肠道菌群,进而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失调、菌群易位到肝脏以及肝病的发展或恶化。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肝脏疾病。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的一项综述讨论了肠道菌群在维持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导致肝病的微生物介质的改变,并提出调控肠道菌群和/或其代谢物的策略,作为肝病的潜在治疗方法。(@EADGBE)
Nature Reviews:细菌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Cancer[IF:78.5]
① 不同细菌参与胃癌、胆囊癌、结直肠癌、胰腺导管腺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② 如胃癌中的幽门螺杆菌、胆囊癌中的肠道沙门氏菌、结直肠癌中的大肠杆菌、空肠弯曲杆菌、脆弱拟杆菌、厌氧肽链球菌、艰难梭菌、摩氏摩根菌、具核梭杆菌;③ 早期检测、药物预防、饮食调节影响癌症易感性,噬菌体疗法、工程化细菌、胞外膜囊泡或可治疗癌症;④ 肠道菌群与癌症的机制和临床研究、动物模型、样品收集和污染、分析和去杂方法仍是挑战。
Bacteria in cancer initiation, promotion and progression
07-03, doi: 10.1038/s41568-023-00594-2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Cancer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不同细菌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靶向细菌进行癌症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潜能。(@aluba)
Nature Reviews:肠道肿瘤菌群特征及其潜在应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IF:78.8]
① 研究肠道菌群失调与菌群组织定殖/感染之间的关联,可为胰腺癌、尿路上皮癌等癌症的病因、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见解;② 癌症患者与看似无关的其它疾病的患者共享肠道菌群特征,这些疾病的特征是健康相关共生菌群与慢性炎症疾病相关共生菌群的失衡;③ 已鉴定出在不同的癌症组织分型中具有共性的肠道肿瘤菌群特征(GOMS);④ GOMS或可作为多种癌症类型的非侵入性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早期诊断方式,或可用于预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
Gut OncoMicrobiome Signatures (GOMS) as next-generation biomarker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06-26, doi: 10.1038/s41571-023-00785-8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不同癌症患者之间共享的肠道肿瘤菌群特征,并讨论了肠道肿瘤菌群特征与免疫及代谢的关联,以及肠道肿瘤菌群特征用于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潜力。(@aluba)
NEJM:Mirikizumab或成为新一代炎症性肠病药物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158.5]
① 在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开展mirikizumab的诱导和维持两项试验;② 诱导试验第12周,治疗组24.2%患者达到临床缓解,高于安慰剂组13.3%,维持试验第40周,治疗组49.9%达到临床缓解,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5.1%;③ 两项试验均符合临床缓解、内镜下缓解和急便症状改善的标准;④ 治疗组发生鼻咽炎和关节痛的不良事件比安慰剂组更频繁,且在1217例治疗组中,发生机会性感染15例,癌症8例,安慰剂组1例患带状疱疹感染,无人患癌。
Mirikizumab as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Ulcerative Colitis
06-29, doi: 10.1056/NEJMoa2207940
【主编评语】Mirikizumab是一种靶向IL-23亚基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成为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创药物,也可能成为获批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第三种药物。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开展的一项针对mirikizumab的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该试验在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成人患者中分别进行了诱导和维持研究。结果表明,Mirikizumab在诱导和维持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缓解方面比安慰剂更有效,但是少数接受Mirikizumab治疗的患者会发生机会性感染或癌症。(@RZN)
NEJM:MIND饮食干预能否改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158.5]
① 开展一项为期3年的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志愿者被随机分轻度热量限制的MIND饮食组和日常饮食组,最终共301例和303例认知损伤受试者入组;② 基线时两组平均MIND饮食评分为7.7和7.8,6个月后提高到11和8.5分,两组体重下降分别为5.0和4.8kg;③ 从基线到干预3年后,MIND饮食组整体认知评分平均增加0.205标准单位,对照组增加0.170标准单位,组间不显著;④ 两组间在蛋白质高信号、总灰质、海马体积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Trial of the MIND Diet for Preven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Older Persons
07-18, doi: 10.1056/NEJMoa2302368
【主编评语】先前研究显示,MIND饮食与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慢的认知下降,以及较少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标志物负荷有关。近日,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一项为期3年的双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在有痴呆症家族史、超重但认知未受损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3年的控制热量摄入的MIND饮食对整体认知有较小幅度改善,相比控制同样热量摄入的普通饮食,并没有显著差异。此外,两组中,大脑白质高信号体积、海马体积、灰质和白质总体积也没有改善,值得关注。(@九卿臣)
BMJ:2万人RCT,补充维生素D是否有益心血管?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105.7]
① 纳入21315名60-84岁受试者开展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干预组(n=10662)每月补充6万IU维生素D,对照组补充安慰剂,干预5年;② 21302人纳入分析,安慰剂组和干预组分别有6.6%和6.0%发生一次主要心血管事件,干预组的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HR 0.91 [0.81-1.01]),尤其是基线时服用心血管药物的人(HR 0.84 [0.74-0.97]);③ 5年时避免1例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需治疗人数为172;④ 干预组的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重建术发生率较低,但中风发生率无差异。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D-Health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06-28, doi: 10.1136/bmj-2023-075230
【主编评语】BMJ最新发表了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每月给老年人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是否会影响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尤其是对于已在服用心血管药物的人群,其效果可能更明显。然而维生素D组与安慰剂组的绝对风险差异很小,而且未达统计学意义。这些发现为未来进一步评估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潜在保护作用提供了基础。(@mildbreeze)
Nature:肠道组织结构的单细胞参考图谱
Nature[IF:64.8]
① 结合单核RNA测序、单核染色质可及性测序、空间蛋白质组成像技术,在单细胞水平上绘制8个不同肠道区域的细胞组成、基因调控信息和空间分布图谱;② 肠道不同区域的细胞组成差异很大,有复杂的上皮亚型,并发现了潜在的新分泌细胞亚型;③ 绘制了大肠和小肠的空间层次结构网络图(细胞→邻区→群落→组织单位),揭示出不同细胞之间和多细胞结构之间的互作,突显了肠道中存在的不同免疫微环境;④ 鉴定出肠道不同区域的关键基因调控因子和肠细胞分化途径的差异,并将肠道疾病遗传性与特定细胞类型联系起来。
Organization of the human intestine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07-19, doi: 10.1038/s41586-023-05915-x
【主编评语】肠道是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庞大”器官,这种功能多面性与肠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和结构密不可分。Nature最新发表的来自HuBMAP计划的一项研究,对健康人的8个不同肠道区域组织样本进行单细胞水平的测序和成像分析,绘制了人类肠道的详细细胞图谱,描述了肠道在细胞组成、基因调控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复杂性,为了解人类生物学和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mildbreeze)
Nature:监测肠内多种炎症标志物的工程菌电子小胶囊
Nature[IF:64.8]
① 以益生菌EcN为底盘构建工程菌生物传感器,其编码基于重组酶的记录系统,能感应多种瞬时炎症标志物(如:NO、H2O2、连四硫酸盐、硫代硫酸盐)进而发光,并在小鼠和猪的肠道炎症模型中进行了验证;② 将上述工程菌与低功耗的定制电子读出电路(能将工程菌的光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整合为可吞咽的细菌电子传感器胶囊(体积<1.4立方厘米),可通过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接收实时数据;③ 在活猪小肠中验证了该胶囊设备的功能。
Sub-1.4 cm3 capsule for detecting labile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situ
07-26, doi: 10.1038/s41586-023-06369-x
【主编评语】一氧化氮(NO)等胃肠道中的瞬时分子是炎症的关键信号和介质。然而,由于其高反应性和在体内极短的存续时间,这类分子很难被检测到。Nature最新发表一项研究,构建了包含工程菌以及电子读出和传输电路的一体化可吞咽胶囊,可对肠道内的多种瞬时炎症标志物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手机等体外设备接收检测数据,有望用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mildbreeze)
Nature:免疫感知驱动对食物过敏原的回避行为
Nature[IF:64.8]
① 摄入过敏原会激活参与厌恶刺激反应的大脑区域,包括孤束核、臂旁核和中央杏仁核;② 避免过敏原需要IgE抗体和肥大细胞,但它发生在肠道过敏性炎症发生之前;③ 过敏原特异性IgE和肥大细胞促进回避行为的能力需要半胱氨酰白三烯以及生长和分化因子15(GDF15);④ 比较C57BL/6和BALB/c小鼠品系,发现遗传背景对回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⑤ 抗原特异性的行为改变可能是为了促进生态位选择而进化的,以避免不利的环境。
Immune sensing of food allergens promotes avoidance behaviour
07-12, doi: 10.1038/s41586-023-06362-4
【主编评语】免疫系统除了防御病原体的典型功能外,还可以改变行为,免疫系统行为改变的范围和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文章,利用食物过敏小鼠模型,揭示过敏致敏会驱动抗原特异性回避行为。(@圆圈儿)
Nature:肥大细胞使动物回避摄入过敏原
Nature[IF:64.8]
① 让小鼠自由饮用普通或含蛋清水,接受卵清蛋白免疫鼠会避免饮用富含蛋清水,而未接受小鼠更喜欢饮用含蛋清水;② 使用遗传缺乏肥大细胞或不能产生IgE小鼠进行行为测试,发现肥大细胞和IgE都对抗原回避起作用;③ 免疫回避是IgE依赖性的,在免疫阶段由Th2细胞因子促进,执行阶段由IgE促进,胃和小肠粘膜肥大细胞能迅速感知抗原摄入;④ 肥大细胞会释放白三烯等活性物质,阻断其合成,接受卵清蛋白免疫小鼠不再表现出同样的躲避鸡蛋清的后果。
Mast cells link immune sensing to antigen-avoidance behaviour
07-12, doi: 10.1038/s41586-023-06188-0
【主编评语】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个谜,在屏障损伤的情况下,肥大细胞被整合到2型免疫中,并与免疫球蛋白E(IgE)一起促进过敏性疾病。近日,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行为实验和免疫学研究,首次在小鼠身上证明肥大细胞就像一种传感器,没有肥大细胞和IgE就不能避免接触抗原。(@九卿臣)
Nature:低蛋白饮食或可治疗乳腺癌
Nature[IF:64.8]
① 在乳腺癌小鼠中,转录因子MYC过表达导致mTORC1依赖的癌细胞“赢家”状态;② 低蛋白饮食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转录因子TFEB和TFE3及mTORC1,抑制癌细胞中的mTORC1信号传导,减少肿瘤生长;③ Rag GTP酶通过GTP酶激活蛋白GATOR1和FLCN感知膳食来源的胞质氨基酸,从而控制Rag GTP酶效应器,包括TFEB和TFE39;④ TAM中非典型吞噬介导的Rag GTP酶不依赖mTORC1信号通路,控制TAM与癌细胞间的竞争,或可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Reprogramming tumou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o outcompete cancer cells
06-28, doi: 10.1038/s41586-023-06256-5
【主编评语】细胞竞争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现象,对于维持组织稳态、生物发育和疾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肿瘤具有代谢活性且由基质细胞组成 , 但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癌细胞竞争目前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文章,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通过饮食或基因重新编程以击败过度表达MYC的癌细胞。(@圆圈儿)
Science:细菌如何驱动果蝇的抗菌肽演化?
Science[IF:56.9]
① 筛选一系列双翅菌肽(Dpt)家族基因DptA和DptB的突变体果蝇,发现二者分别对病原体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和肠道共生菌醋杆菌属具有特异性防御作用;② Dpt家族基因的快速演化反映了果蝇生态环境中特定细菌的存在情况:食果和食菇果蝇的生活环境中分别富含和缺乏醋杆菌,伴随DptB基因的存在或丢失,而寄生植物的果蝇同时丢失DptA和B,与环境中同时缺乏Pr和醋杆菌有关;③ DptA和DptB样序列可预测不同果蝇物种对Pr和醋杆菌感染的抵抗力。
Ecology-relevant bacteria drive the evolution of hos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Drosophila
07-20, doi: 10.1126/science.adg5725
【主编评语】抗菌肽是宿主编码的免疫效应物,可对抗病原体并塑造动植物的菌群。然而,人们对宿主抗菌肽库如何适应其菌群知之甚少。Science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以果蝇为模型,探究了Dpt抗菌肽家族(包含DptA和DptB两个基因)的特异性抗菌功能,并揭示了抗菌肽如何为了适应果蝇所处生态中相关微生物而快速演化。研究者认为,这些发现支持这样一种假说,即宿主是根据环境微生物而调整其免疫系统(如特定抗菌肽的存在或丢失),而不是宿主和微生物共同进化。(@mildbreeze)
Science:深入理解多物种微生物群落中出现的共存现象
Science[IF:56.9]
① 明确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维持机制是生态学关键问题,目前微生物共生研究多集中在种间;② 为阐明独立成对共存与多物种群落共存的关系,在体外对12个不同富集群落的稳定共存成员进行了数百次成对竞争实验,通过自动图像分析系统量化物种丰度;③ 竞争性排斥为最常见结果,且具有很强的等级性和传递性;④ 稳定的生态群落中共存的许多物种在相同条件下无法成对共生共存,提示多物种共存是涌现现象;⑤ 群落环境对复杂生态系统的共存起源意义重大。
Emergent coexistence in multispecies microbial communities
07-20, doi: 10.1126/science.adg0727
【主编评语】生态学研究中要解决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了解维持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机制。过去有关微生物共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对上,但目前还不清楚多物种群落中的共存是否需要孤立的成对共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cience最近发表的研究,在体外对12个不同富集群落中稳定共存的成员进行了数百次配对竞争实验。为了确定这些实验的结果,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自动图像分析流程来量化物种丰度。结果发现,竞争排斥是最常见的结果,而且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传递性。由于许多在稳定的多物种群落中共存的物种无法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成对共培养,所以,多物种共存是一种涌现现象。这项研究强调了群落背景对于理解复杂生态系统中共存起源的重要性。(@NL)
Nature子刊:移植健康人肠道菌群,或能改善抗PD-1免疫治疗效果
Nature Medicine[IF:82.9]
① 一项多中心1期试验纳入20名未经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单次口服健康供体粪菌移植(FMT)胶囊后进行抗PD-1免疫治疗,中位随访20.7个月;② 安全性方面,单独FMT及联合免疫治疗后,分别有0和5名患者发生3级不良事件;③ 客观缓解率65%,有4名患者完全应答;④ 所有患者都有其对应供体的菌株植入,但只有应答者的菌株植入率随时间增加;⑤ FMT后,应答者中特定肠菌富集(如某些瘤胃球菌属物种);⑥ 小鼠实验表明,健康供体菌群有助于抗PD-1治疗。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plus anti-PD-1 immunotherapy in advanced melanoma: a phase I trial
07-06, doi: 10.1038/s41591-023-02453-x
【主编评语】粪菌移植(FMT)是克服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潜在策略;然而,FMT在一线治疗环境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评估。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1期临床试验表明,在未经治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来自健康供体的FMT没有增加抗PD-1治疗(nivolumab)的安全风险,同时与既往临床试验报道的数据相比,FMT提升了nivolumab治疗的客观应答率(达到65%)。这些结果为未来进一步检验健康人供体FMT在癌症免疫治疗一线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mildbreeze)
Nature子刊:菌群或可帮助筛查肛门癌
Nature Medicine[IF:82.9]
① 将HIV感染者(93.9%为男男性关系)分为发现(n=167)和验证队列(n=46),进行高级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肛门癌)筛查;② 在两个队列中,没有发现与HSIL相关的特征肛门菌群,但HSIL相关细菌过度表达产生琥珀酰辅酶A和钴胺素;③ 菌群衍生的钴胺素和琥珀酰辅酶A蛋白水平升高与HSIL显著相关;④ 相比肛门细胞学检测,两种生物标志物的组合检测效果更优(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提高至96.6%和81.8%),可作为肛门癌筛查的新方法。
Microbiome-derived cobalamin and succinyl-CoA as biomarkers for improved screening of anal cancer
07-18, doi: 10.1038/s41591-023-02407-3
【主编评语】人乳头瘤病毒可引起侵袭前的高级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作为肛门生殖器区域癌症的前兆,其中菌群是促成因素之一。感染HIV的男男性行为者患肛门癌的风险很高,但目前HSIL的筛查策略缺乏特异性。近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通过研究肛门菌群以改善HSIL筛查,并发现菌群衍生的钴胺素和琥珀酰辅酶A可作为改善肛门癌筛查的生物标志物。(@圆圈儿)
于君等Cell子刊:麦芽香肉杆菌抑制雌性小鼠的大肠癌
Cancer Cell[IF:50.3]
① 在两种小鼠CRC模型中,发现麦芽香肉杆菌干预以雌性特异性方式减少肠道肿瘤形成;② 雌激素通过增加与该细菌的DD-CPase结合的SLC3A2结肠表达,促进麦芽香肉杆菌附着和定植;③ 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揭示麦芽香肉杆菌干预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和维生素D受体依赖方式,促进小鼠肠道维生素D丰度增加和VDR信号的粘膜激活;④ 体外发酵系统证实麦芽香肉杆菌可与普拉梭菌的代谢交叉喂养,将麦芽香肉杆菌产生的7-脱氢胆固醇转为维生素D,激活宿主VDR信号。
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 boosts intestinal vitamin D production to suppress colorectal cancer in female mice
07-20, doi: 10.1016/j.ccell.2023.06.011
【主编评语】先前研究发现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麦芽香肉杆菌特异性减少。然而,目前关于麦芽香肉杆菌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发展仍然知之甚少。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胡嘉麒、陈德威及团队在Cancer Cell发表最新研究,发现麦芽香肉杆菌以雌激素依赖的方式定植肠道,并与其他肠菌互作可增加肠道维生素D的产生,激活宿主VDR以抑制结直肠癌。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性别特异性微生物可以调节性别差异的结直肠癌进展,值得关注。(@九卿臣)
于君+黄曦等:肠罗斯氏菌或可增强大肠癌免疫治疗
Gut[IF:24.5]
① 纳入444名结直肠癌(CRC)患者和575名健康对照,并评估其粪便中肠罗斯氏菌(Ri)的丰度;② 相比健康对照,CRC患者粪便中Ri菌的丰度显著下降;③ 多种CRC小鼠模型中,饲喂肠Ri菌可显著抑制肿瘤形成并恢复肠道屏障功能;④ Ri菌或其代谢产物丁酸盐通过诱导细胞毒性颗粒酶B+、IFN-γ+和TNF-α+的CD8+ T细胞来抑制CRC肿瘤发生,并显著提高抗PD-1功效;⑤ 机制上,丁酸盐直接与CD8+ T细胞上的TLR5受体结合,通过激活NF-κB信号传导诱导其活性。
Roseburia intestinalis generated butyrate boosts anti-PD-1 efficacy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activating cytotoxic CD8+ T cells
07-25, doi: 10.1136/gutjnl-2023-330291
【主编评语】肠罗斯氏菌是一种益生菌,可通过产生代谢物抑制肠道炎症,然而其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曦与团队在Gut上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肠罗斯氏菌通过产生丁酸盐来预防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并通过诱导功能性CD8+ T细胞来提高抗PD-1的疗效。因此,肠罗斯氏菌可作为增强结直肠癌中抗PD-1功效的潜在佐剂。(@圆圈儿)
于君团队:假长双歧杆菌产生乙酸,或可预防脂肪肝相关肝癌
Journal of Hepatology[IF:25.7]
① 在两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癌(NAFLD-HCC)小鼠模型中,假长双歧杆菌耗损最多,而灌胃假长双歧杆菌可显著抑制两种模型小鼠NAFLD-HCC的形成;② 假长双歧杆菌代谢物乙酸盐会抑制NAFLD-HCC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体内NAFLD-HCC肿瘤形成;③ 机制上,假长双歧杆菌通过肠肝轴分泌抗肿瘤代谢物乙酸盐,进入门静脉到达肝脏,与肝细胞G偶联蛋白受体43(GPR43)结合;④ GPR43激活抑制IL-6/JAK1/STAT3信号通路,阻止NAFLD-HCC进展。
Bifidobacterium pseudolongum-generated acetate suppress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07-15, doi: 10.1016/j.jhep.2023.07.005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影响全球25%的成年人。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及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假长双歧杆菌通过肠肝轴分泌抗肿瘤代谢物乙酸盐,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癌有保护作用。总之,该研究提示假长双歧杆菌是预防NAFLD-2型HCC的潜在益生菌,值得关注。(@九卿臣)
袁慧娟/张晨虹/张发明/赵立平Cell子刊:靶向肠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Cell Metabolism[IF:29]
① 糖尿病DSPN患者的肠菌失调,产SCFA的ASVs水平下降,产LPS的ASVs水平升高;② 移植DSPN患者的肠菌可诱导模型小鼠出现更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③ 纳入32名难治性DSPN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自健康供体的粪菌移植(FMT)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显著改善其神经病变、肠屏障和全身炎症;④ 鉴定出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呈负和正相关的2个相互竞争的肠道生态功能群(有更强的产丁酸能力的guild 1和富含产内毒素基因的guild 2),分别被FMT富集和降低;⑤ 匹配供受体肠型与更好的FMT效果有关。
Gut microbiota modulate distal symmetric poly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07-13, doi: 10.1016/j.cmet.2023.06.010
【主编评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神经并发症,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Cell Metabolism最新发表了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上海交通大学张晨虹与赵立平、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河南省人民医院杨俊朋与杨雪丽、上海交通大学吴国军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临床现象-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揭示了肠道菌群对DSPN发病的因果贡献,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DSPN提供了临床证据。(@mildbreeze)
刘鄂湖+李萍+李菁等:青藤碱改善关节炎,肠菌色氨酸代谢物是关键
Science Bulletin[IF:18.9]
① 青藤碱(SIN)可通过调节乳酸杆菌的丰度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并以肠道菌群依赖的方式缓解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的关节损伤和炎症;② SIN可显著富集肠道菌群衍生的吲哚-3-丙烯酸、吲哚-3-丙酸、吲哚-3-乙酸等色氨酸代谢产物;③ 补充色氨酸代谢物可激活CIA大鼠芳烃受体(AhR),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平衡;④ SIN可显著增加副干酪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丰度,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和激活AhR来缓解CIA大鼠的CIA症状。
Sinomenine ameliorates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modulating tryptophan metabolism and activating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via gut microbiota regulation
06-28, doi: 10.1016/j.scib.2023.06.027
【主编评语】青藤碱(SIN)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常用制剂,且SIN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炎症因子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对RA的保护作用,但SIN缓解RA的作用机制仍有待研究。近日,中国药科大学刘鄂湖、李萍、李菁及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SIN可显著改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关节损伤和炎症,并将副干酪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富集用于减轻CIA的严重程度,值得关注。(@九卿臣)
Gut:用粪菌移植治疗IBD的首个国际共识
Gut[IF:24.5]
① 肠菌失调可调节宿主免疫影响IBD的发生发展,FMT可作为潜在治疗选择;② 遵循现有指南筛选FMT供体并使用粪便库,根据菌群特征等筛选样本并登记供受体数据以便追踪及监测;③ 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FMT治疗缓解,但效果需优化且安全性需验证,反复灌注可增加治疗成功率,但是乳糜泻和袋炎的FMT治疗则需研究评估效果;④ 未来应严格表征供受体特征,优化FMT配方并确定给药策略及可预测治疗效果的标志菌,评估单独或联合治疗效力。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Rome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gut microbiota and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6-20, doi: 10.1136/gutjnl-2023-329948
【主编评语】目前,应用粪菌移植(FMT)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已经被报道,但是大部分试验设计均不同。本文拟就FMT治疗IBD达成一项共识,以使其更标准化。共25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证据,就FMT应用于IBD的发病机制和基本原理、供体选择和生物银行、FMT操作和未来研究考虑等方面达成相关共识,值得相关人士阅读。(@Bingbing)
Lancet子刊: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的国际共识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35.7]
① 来自12个国家的16名专家针对难治性IBD的各个方面建议制定标准化报告,例如药物和外科治疗失败、疾病表型以及患者的具体不适等;②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原理是靶向体内特定分子从而减少炎症,这些药物的失效导致需要额外的治疗策略;③ 成人两次手术切除或儿童一次手术切除后克罗恩病的术后复发属于难以治疗的IBD;④ 慢性抗生素难治性包囊炎、复杂的肛周疾病以及影响疾病管理的合并心理社会的并发症也属于难以治疗的IBD。
Difficult-to-trea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results from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
07-06, doi: 10.1016/S2468-1253(23)00154-1
【主编评语】尽管在使用最好的药物和手术策略进行治疗后,一些IBD病人依然有持续的症状和疾病反应,这些患者通常被认为患有难以治疗的IBD类型以及需要额外的治疗策略。然而,目前缺乏对这类疾病严重和治疗程度进行标准定义阻碍了对临床研究数据的解读和比较。近期发表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的一篇综述对该领域专家召开共识会议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来自12个国家的16名与会者总结出了难治性IBD的共同定义,就20项针对IBD的声明进行了投票,如内科和外科治疗的失败、疾病表型和患者的具体投诉。采用这些诊断结果的标准可以使报告标准化,指导临床试验的分组,并帮助和识别出需要加强治疗策略的候选患者。(@MD)
Nature子刊:热拉制智能纤维,或可实现脑-肠互动机制解析?
Nature Biotechnology[IF:46.9]
① 开发出一种直径300微米、功能高度集成的智能电子纤维,集成了微型发光器件、热传感器、微电极、微流体通道和无线控制模块等,可应用到大脑和肠道中解析脑肠互动机制;② 通过无线方式操作,在毫秒内将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而感知和操纵不受束缚、行为正常的老鼠中大脑和肠道的神经回路;③ 使用光遗传学刺激来自肠道的迷走神经,调节小鼠脑内的中脑边缘奖赏通路,可在未受限制的小鼠中引发奖励行为,无线控制指导摄食行为的感觉上皮细胞。
Multifunctional microelectronic fibers enable wireless modulation of gut and brain neural circuits
06-22, doi: 10.1038/s41587-023-01833-5
【主编评语】研究脑-肠互动机制可以深化我们对大脑和肠道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理解,促进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发展。但是目前没有合适的植入式设备,是研究二者间互动机制的一个重大挑战。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最新研究,利用纤维热拉技术,开发出了一种直径300微米且功能高度集成的智能电子纤维,这种纤维集成了微型发光器件、热传感器、微电极和微流体通道、无线控制模块,可应用到大脑和肠道中,解析脑肠互动机制,值得关注。(@九卿臣)
肠道菌群中的一些“口腔菌”与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Circulation[IF:37.8]
① 纳入8973名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受试者,40.3%有冠脉钙化;② 64种肠道微生物与冠脉钙化评分(CACS)相关(2种链球菌相关性最强),其中19种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16种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相关;③ 一些常见于口腔的肠道菌群物种与血浆吲哚丙酸负相关、与次级胆汁酸和咪唑丙酸正相关;④ 在另一队列中,部分CACS相关肠菌存在于唾液中,并与较差的牙齿健康状况相关;⑤ 硝酸还原、厌氧脂肪酸β氧化和氨基酸降解等肠菌功能与CACS相关。
Streptococcus Species Abundance in the Gut Is Linked to Subclinical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8973 Participants From the SCAPIS Cohort
07-12,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3.063914
【主编评语】肠道微生物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关,但它们与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不清楚。近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发表最新研究,纳入8973名无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受试者,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全身性炎症标志物间存在强关联,其特征是某些链球菌和其他常见口腔物种的丰度显著富集,值得关注。(@九卿臣)
Science子刊:肠道真菌促进粒细胞生成和免疫
Science Immunology[IF:24.8]
① 实验室小鼠野化或口服白色念珠菌后的真菌肠道定植可诱导骨髓中骨髓祖细胞的持续扩张;② 真菌定植诱导的粒细胞生成依赖IL-6受体信号传导和菌丝相关因子Candidalysin;③ 与短暂暴露于真菌细胞壁成分β-葡聚糖所引起的训练免疫反应相比,粒细胞生成增加更持续地防止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血流感染;④ 因此,真菌定植通过一种不同于紧急粒细胞生成机制诱导粒细胞持续生成,导致循环中性粒细胞长时间扩张,从而促进免疫。
Rewilding of laboratory mice enhances granulopoiesis and immunity through intestinal fungal colonization
06-23, doi: 10.1126/sciimmunol.add6910
【主编评语】模式动物小鼠与人之间的显著差异在于实验室小鼠缺乏血液粒细胞群(例如中性粒细胞),但造成这种物种特异性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Science Immunology上的这篇文章,发现实验室小鼠野化通过肠道真菌定植增强粒细胞生成和免疫。(@圆圈儿)
Nature子刊:菌群如何削弱肠屏障?
Nature Metabolism[IF:20.8]
① 共生肠菌通过肠上皮TLR-2信号,抑制小肠的Hedgehog(Hh)通路信号,从而削弱肠上皮屏障;② 肠上皮细胞表达的跨膜蛋白NRP1(Hh信号的正反馈调控因子)是关键因素;③ 无菌状态下肠上皮表达较高水平的NRP1,从而增强Hh信号,强化肠屏障,而菌群的定植则通过TLR2信号诱导NRP1被溶酶体降解;④ 在小鼠肠上皮中特异性敲除Nrp1导致Hh通路活性降低,下调紧密连接蛋白,削弱肠屏障,并伴随小肠绒毛结构中的毛细血管网络密度降低。
Commensal bacteria weaken the intestinal barrier by suppressing epithelial neuropilin-1 and Hedgehog signaling
07-06, doi: 10.1038/s42255-023-00828-5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可影响肠屏障功能。Nature Metabolism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共生肠菌通过激活肠上皮先天免疫受体TLR-2信号,下调肠上皮的neuropilin-1(NRP1)和受其调控的Hedgehog信号,从而削弱肠屏障。该研究为肠道菌群调控肠屏障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机制。(@mildbreeze)
Cell子刊:脂质抗原如何调控肠道释放5-羟色胺?
Immunity[IF:32.4]
① 脂质抗原通过肠嗜铬(EC)细胞上的CD1d与自然杀伤T(iNKT)细胞结合,促进外周5-羟色胺(5-HT)释放,从而调节肠道蠕动和止血;② 肠道共生微生物脆弱拟杆菌的抑制性鞘脂可抑制5-HT释放;③ 机制上,脂质抗原介导的CD1d信号通过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Pyk2转导信号抑制EC细胞上的钾离子通道Kv1.2,从而导致钙离子内流和5-HT分泌释放;④ 肠道化学感应细胞通过CD1d与iNKT细胞接触,选择性感知脂质抗原,调控5-HT释放并调节肠道和全身稳态。
Lipids regulate peripheral serotonin release via gut CD1d
06-23, doi: 10.1016/j.immuni.2023.06.001
【主编评语】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间的交流对于肠道稳态和肠脑通讯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自身脂质和微生物脂质等脂质抗原如何通过免疫细胞参与肠道激素和神经递质释放以响应环境信号。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吴船团队在Immunity上发表文章,阐明脂质抗原通过iNKT细胞辅助选择性调控外周血清素释放,文章揭示了iNKT-EC细胞相互作用在调节外周5-羟色胺(5-HT)释放、影响肠道和全身稳态方面的重要作用。(@圆圈儿)
湖南大学Cell子刊:神经系统促进肠道免疫防御的新机制
Immunity[IF:32.4]
① 通过筛选秀丽隐杆线虫的主要神经递质,发现γ-氨基丁酸(GABA)缺乏会增强线虫对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PA14感染的易感性;② 肠神经元和肠平滑肌之间的GABA信号通过PMK-1/p38依赖、IIS/DAF-16和DBL-1/TGF-β不依赖的途径促进肠道防御;③ 神经肽FLP-6作用于肠道GABA信号下游;④ 肠平滑肌细胞表达分泌FLP-6,并作为肠上皮旁分泌分子发挥作用;⑤ FLP-6抑制肠上皮中与PMK-1/p38通路平行并聚合的转录因子ZIP-10和KLF-1,以实现先天免疫和肠道防御。
GABAergic signaling between enteric neurons and 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promotes innate immunity and gut defens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07-11, doi: 10.1016/j.immuni.2023.06.004
【主编评语】神经系统对于肠道稳态及功能至关重要,但其对肠道免疫防御的影响尚不清楚。近日,湖南大学涂海军团队在Immunity上发表文章,发现肠神经元和肠平滑肌之间的GABA信号传导促进秀丽隐杆线虫的先天免疫和肠道防御,且表明肠神经元-肌肉-上皮轴在高等生物中可能是进化保守的。(@圆圈儿)
一文读懂:素食对健康的利弊(综述)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39.3]
① 素食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痴呆和某些癌症的风险降低相关;② 但以上结论多为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关于痴呆或癌症的RCT证据非常有限;③ 健康素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固醇和植物化学物,可降低血脂、血糖、血压,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并调控肠道菌群;④ 而不健康素食富含深加工碳水化合物、甜味剂、盐和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⑤ 限制性饮食的素食者出血性中风、骨折、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的风险增高。
Vegetarian and vegan diet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07-14, doi: 10.1093/eurheartj/ehad436
【主编评语】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素食主义,除了动物保护和环保主义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大多数人认为素食有助于身体健康,可以避免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但是,到底素食对人体的健康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其实研究并不够透彻,特别是素食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并不明确。近期一篇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综述,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对素食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综述,从机制研究、前瞻性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总结了素食与健康的关系,提出素食对健康有利有弊,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Zhonghua)
适度饮酒减少大脑压力信号,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24]
① 纳入53064名参与者,饮酒量分为每周无/少量(<1杯)、轻/中度(1-14杯)、大量(>14杯),随访3.4年,1914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② 与无/少量饮酒相比,轻/中度饮酒与MACE风险降低22%有关,轻/中度饮酒者杏仁核的压力信号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也较少;③ 压力相关的神经网络活动(SNA)显著介导轻/中度饮酒和心血管疾病发生之间的联系;④ 轻-中度饮酒对有压力人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降低40%,对压力小的人风险降低22%。
Reduced Stress-Related Neural Network Activit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Cardiovascular Risk
06-20, doi: 10.1016/j.jacc.2023.04.015
【主编评语】慢性应激与压力相关的神经网络活动(SNA)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相关。轻/中度饮酒与较低的MACE风险有关,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JACC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解释了为什么轻/中度饮酒与更好的心脏健康有关。该研究显示,适量饮酒与大脑压力信号的长期减少有关,从而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这种对大脑压力系统的影响可能是适量饮酒者心血管事件减少的原因。然而,不建议使用酒精来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因为饮酒会增加患癌风险。(@RZN)
PURE评分或是评估饮食健康的新标准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39.3]
① 纳入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中21个国家的近15万名参与者,随访9.3年,对其饮食状况进行PURE饮食评分,与得分不超过1分相比,得分超过5分可使的死亡、心血管病(CVD)、心梗、卒中风险分别降低30%、18%、14%和19%;② 另纳入涉及70个国家的5项大型独立队列研究的近10万名参与者,较高PURE评分与较低的死亡、CVD、心梗和卒中风险降低有关;③ 与地中海饮食评分、DASH评分和HEI评分相比,PURE评分与死亡或CVD风险的相关性略强。
Die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80 countries
07-06, doi: 10.1093/eurheartj/ehad269
【主编评语】不健康饮食已被认为是全球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因素,多种饮食模式评分被用于评估饮食状况与死亡和CVD风险间的关系。然而,不论是地中海饮食评分、抗高血压饮食评分(DASH)还是健康模式评分(HEI),都同时考虑的有益食物和有害食物的摄入情况;目前还没有饮食评分专门关注具有保护作用的食物。近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研究文章,提出了基于水果、蔬菜、坚果、豆类、鱼类和乳制品(主要是全脂乳品)摄入情况的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饮食评分,并在PURE队列和另外5个独立队列中验证了较高PURE得分与较低死亡、CVD、心梗和卒中风险间的相关性,并对PURE评分与其他饮食评分进行了比较。(@芥末)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仅在静息期进食可增强小鼠运动耐力
Nature Metabolism[IF:20.8]
① 将小鼠分自由进食、活跃期和静息期限时进食(DRF)组,相比其他两组,DRF可提高久坐和训练过的老鼠跑步耐力,其耐力提高与肌纤维组成变化有关;② 通过构建生物钟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DRF可通过骨骼肌生物钟增强运动耐力;③ DRF会影响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多种关键物质,改善线粒体代谢功能,促进肌肉更好地抵抗疲劳和能量消耗;④ 肌细胞中Plin5是调节耐力重要因子,Plin5敲低可模拟NRF影响线粒体脂质代谢和循环能量底物节律性。
Daytime-restricted feeding enhances running endurance without prior exercise in mice
06-26, doi: 10.1038/s42255-023-00826-7
【主编评语】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不同限时进食方案的减重降脂效果不同,可能与不同器官位于外周生物钟系统的不同层级有关。近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旻典、张志辉、北京协和医院黄超兰及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最新研究,静息期限时饮食(DRF)可在没有事先锻炼的情况下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并提供了由进餐时间调节的肌肉昼夜节律生物学的多组学图谱。此外,还发现肌细胞中的Periilipin-5是调节跑步耐力的重要因子,Periilipin-5的特异性敲除可完全模仿DRF在增强耐力、增强氧化生物能和向循环能量底物输出的节律性,值得关注。(@九卿臣)
限时饮食与热量限制饮食具有相同的减肥效果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IF:39.2]
① 90例成人肥胖者按1:1:1随机分配到8小时限时饮食(TRE)组、热量限制饮食(CR)组以及无干预对照组,为期1年;② 与对照组比,TRE和CR均能有效减轻体重(分别下降4.61kg和5.42kg)、减少日均能量摄入(分别下降425kcal和405kcal),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③ TRE和CR在减重、内脏脂肪质量、骨密度和骨含量上无显著差异,在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上也无显著差异;④ TRE是一种适合多种族人群的减肥策略,但效果与CR相同。
Time-Restricted Eating Without Calorie Counting for Weight Loss in a Racially Diverse Popul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6-27, doi: 10.7326/M23-0052
【主编评语】肥胖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减肥方法。传统的减肥饮食方法通常需要计算卡路里摄入量,即限制热量摄入(calorie restriction,CR),但这种方法不仅麻烦而且可能不准确。不计算卡路里的限时饮食(TRE)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减肥策略,因为它简单易行。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产生减重效果,尤其是长期效果。最近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随机对照实验显示,TRE可以达到与CR相同的减重效果。这项研究表明,通过限制进食的时间窗口,例如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可以有效地减少体重。尽管如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EADGBE)
不止是卡路里:饮食质量和进食时间影响代谢和衰老 (综述)
Cell Metabolism[IF:29]
① 不同宏量营养素来源的热量对新陈代谢和健康的影响超过其简单的热量值;② 低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促进啮齿类动物的代谢健康和长寿,而低蛋白质饮食促进人类的消瘦、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③ 能量限制、饮食的精确宏观成分、每日进食时间和昼夜节律调节代谢和健康衰老;④ 相对湿度和温度也可改变代谢应激并影响对饮食的反应;⑤ 性别影响小鼠对热量限制和蛋白质限制的反应,限制支链氨基酸和异亮氨酸对雄性小鼠寿命的影响比雌性更强。
When a calorie is not just a calorie: Diet quality and timing as mediators of metabolism and healthy aging
06-30, doi: 10.1016/j.cmet.2023.06.008
【主编评语】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引发一系列与年龄相关的并发症,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最近的研究表明,宏量营养素等饮食对代谢和健康的影响不止是卡路里,其膳食营养组成、进食时间、宏量营养素相对比例,甚至性别、环境等均可影响代谢和健康衰老进程。本文或加深对热量限制延长寿命背后分子机制的认识,为健康衰老进程饮食建议提供参考。(@Bingbing)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高压锅里的水母,Jack Chen,WK红叶,aluba,阿当,九卿臣,mildbreeze,湖人总冠军,陈娟娟,Leo,accepted,Sunflower,XLyasby,圆圈儿,ClaireJ,DM,芥末,Rustypotatis